欢迎浏览山西西易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
西易村史馆

SHANXI XIYI ENERGY GROUP  ·  

页面分享到:

FOLLOW US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或搜索“山西西易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精彩等着你!

欢迎您来电咨询!

地 址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西易村

0349-6059095

艰苦奋斗  敬业奉献  开拓创新  共同致富

山西西易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8, xynyjt.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1007997号-1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西易村史馆

浏览量
【摘要】:
西易村史馆坐落于易苑小区的西北角,2018年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2019年1月5日正式挂牌,总面积530平方米,面积虽小,但内容丰富具体。村史馆以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易历届领导人践行为民服务意识,恪守共同富裕情怀,传承“西易精神”为主线,集中反映了西易三任书记带领全体西易人奋斗的艰辛历程,它成为西易党委乃至平鲁党建基地。

编者按

西易村史馆坐落于易苑小区的西北角,2018年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2019年1月5日正式挂牌,总面积530平方米,面积虽小,但内容丰富具体。村史馆以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易历届领导人践行为民服务意识,恪守共同富裕情怀,传承“西易精神”为主线,集中反映了西易三任书记带领全体西易人奋斗的艰辛历程,它成为西易党委乃至平鲁党建基地。

 

第一部分  沿革变易

西易村原名西乱壕,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原籍山西河曲的西易苗氏祖先苗典次子苗守义定居西乱壕,期间几易村名,先更名为西乱村,又更名为西壕村,后更名为西屯村,最后定名为西易村。自明朝以来,隶属朔郡所辖;清代以来,划归平虏、朔平府的平鲁县;自民国以来,隶属平鲁县二区;抗日战争以来,隶属抗日民主政府所新组的山朔县;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朔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易村划归平鲁县五区;1953年划归平鲁县六区后,成立西易村公所,辖东易、石曹、白辛窑等7个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西易村改制为生产大队,随白堂乡划归井坪公社;1962年,由井坪公社划出南部25个生产大队,成立白堂公社,西易大队属白堂公社;1984年,社队撤消,重建乡(镇)行政村,西易大队改为西易村,隶属白堂乡。全村现有429户,1300多口人。(以上内容据西易家谱和西易史略)

第二部分  西易村民站起来

篇一    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各项事业百废待兴,西易村和全国农村一样,走上了解决温饱的漫漫长路。1950年,西易村成立了以苗稷为支部书记的党组织。1956年,全村农户全部加入合作社,实现了生产三包制,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提高,年人均收入达110元,成为当时白堂乡的先进社。1958年,西易合作社步入了人民公社,成立了西易生产大队,分四个生产队,一队队长苗池,二队队长苗旺,三队队长苗存仁,四队队长苗滋种。1956—1962年,西易村党支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带领全村村民大跃进,渡过了三年困难期和三年恢复期,西易村民的生活条件相对改善,西易村党支部被评为模范村支部。

篇二   农业学大寨

1963年,西易村党支部按照平鲁县委的决定,利用夜校,黑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积极广泛开展宣传“农业学大寨”运动。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苗滋种给刚出生的儿子起名为苗寨。从1964年—1978年,在以苗滋种、苗池、苗章、苗梅、苗胜等几任村领导的带领下,在本村蛇儿梁等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1969—1970年,全村率先在全县完成了通电工程和人畜吃水工程。1971—1978年,全村掀起学大寨高潮,共修大寨田800多亩,其中机修田300亩,亩产量由原来的70斤提高到150多斤,翻了一番有余,并且有300多亩水浇地。西易村连续被白堂公社、平鲁县、雁北地区评为“学大寨先进村”、“农业红旗单位”等荣誉,成为雁北地区十面红旗单位之一,在雁北地区闻名遐迩。特别是1975年,年仅12岁的苗寨发明了“苗寨熏肥法”,出席了全县劳模会,受到了表彰。

篇三   农副业齐发展

1972年,当时白堂公社还没有一个村有拖拉机,西易村就买了一辆30型东方红拖拉机。1978年,村里又买回第二辆拖拉机。拖拉机的购买,结束了畜力运输和畜力耕种的历史,极大地解放了村里的生产力。1979年,平鲁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全县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西易村由于集体经济搞得较好,农、工、副共同发展,一是农田得到较大改善,产量大幅提高,二是村里的交通运输业等副业发展较快,老百姓的工分值最高可达到1.5元,相当于当时的国家工作人员收入,因此老百姓对个人承包一时难以接受。到1981年冬,白堂公社召开党委会研究决定全体党政干部到西易蹲点驻守,在公社干部挨门逐户的再三动员下,1982年春终于将财产和土地分到农户,西易也成为全县最后一个分田到户的“典型”,这为后来西易村走共同富裕之路埋下伏笔。      

篇四  共同富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西易村以崭新的姿态踏上了改革发展之路。1983年,西易村党支部书记苗谦带领全村村民开工建设西易煤矿,在全村村民的艰苦奋斗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西易煤矿于1984年建成投产。由于当时的生产方式落后,产量低下,煤矿经营维艰,1986年9月,时任白堂乡崔家岭矿矿长的苗滋种,得知村办西易煤矿经营不景气,全村百姓守着宝贵的地下煤炭资源仍然没有富起来,他毅然向白堂乡党委申请辞去崔家岭煤矿长职务。

白堂乡党委批准苗滋种辞职的申请,并委任他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兼西易煤矿矿长职务。乡里个别领导劝他联络村里的干部承包经营,这样既符合国家政策,对个人来说是个发家致富的好机会,但他随即说“我不仅是西易煤矿的矿长,更是西易村的支部书记,搞承包几户几十口人富裕,大多数村民贫困,我不光彩,要富就共同富。

第三部分  西易村民富起来

篇一  三白矿长

在苗滋种担任西易矿矿长期间,深入调查研究,强化内部管理,坚持勤俭办企,招待客人精打细算过日子,人们给他送了个雅号,叫“三白矿长”,究其来历还得从头说起。

当时由于西易煤矿生产方式落后,生产不正常,效益差,拖欠工人工资三年有余。面对这样的烂摊子,凭借他多年来的管理能力和人品魅力,贷款20多万元补发了工人工资,重新恢复了生产,并果断提出了“堵塞管理漏洞,反对铺张浪费”的口号。包括在招待客人的问题上,也作出了硬性规定:“如果不是上级特别安排的会议,一般来矿客人要从俭招待,都是白面馒头、白豆腐烩菜、散装白酒,想吃炒菜没有”。为此,经常来检查工作的熟人给苗滋种送了个“三白矿长”的雅号。

西易煤矿在苗滋种的带领下安全生产,产量倍增,效益可观。

篇二  最大的心愿

苗滋种先后担任西易村党支部书记时间长达35年。他常对人讲,“我是个穷人家的孩子,这辈子饿怕了,也穷怕了,让西易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1989年,他已经年近60岁,自我感觉年龄、精力、文化等许多方面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了,就向上级申请调派一位具有煤矿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来发展西易煤矿。白堂乡党委经过研究决定,把时任乡办潘家窑煤矿技术副矿长的苗寨调回西易煤矿。原因有二:一是苗寨是西易人,对村情熟悉;二是苗寨年轻有为,年仅26岁既懂技术又有煤矿管理经验。就这样,村领导集体把西易事业的接力棒交给了年轻一代的苗寨手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决策对西易的发展壮大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三   兴企强村

1989年,苗寨接任西易煤矿矿长后,经过20多年的努力拼搏,把西易煤矿发展到拥有三座煤矿、四个运销企业、十多个地面企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经营范围涉及煤炭产、洗、运、销、机械、耐磨材料、陶瓷、热虹吸管制造、餐饮、金融、房地产、农牧业等多个行业。村党支部于1998年成立党总支,2006年升格为村党委,成为朔州市唯一的农村党委,集团公司成为朔州市地方煤炭主体企业,公司实际固定资产达40.6亿元。1998年,公司董事会决定集资成立股份制车队。1999年,实行人人参股、人人分红,当时有部分村民拿不出钱入股,村里决定由公司担保,个人贷款参股,村民人均入股已达到1万元。2002年,西易村采取“集体出大头、个人出小头”的方式,在区政府所在地建起了易苑小区。村民享受肉、蛋、面、奶、油、供热、生活费、股份等共计人均每年1万多元的福利补贴,人均年收入3.5万元。以苗寨为核心的公司领导把西易村变成了共同富裕的“寨子”,圆了父亲为他起名字时的一个“梦”,也把“老书记”最大的心愿变为了现实。

                                                       (未完待续)